当终场哨声响起,胜负已成定局,世界杯赛场上却常有一种超越竞技的瞬间——球员们相拥高歌。这些自发或即兴的合唱,成为球迷心中最鲜活的记忆。从马拉卡纳到卢赛尔,歌声如何成为世界杯的另一种语言?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克罗地亚队闯入决赛后,全队在更衣室高唱传统民谣《Ljepota Naša》。队长莫德里奇赤膊站在桌上领唱的画面传遍全球。"那不是排练过的表演,"中场球员拉基蒂奇后来回忆,"那是300万克罗地亚人的心跳。"这种赛前或赛后的合唱仪式,往往能唤醒球员的国家荣誉感。德国队曾用《So geht's nicht》调侃对手,阿根廷队则用《Brindis》传递梅西的领袖魅力。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日本队爆冷战胜德国后,球员们面向看台深深鞠躬,与球迷齐唱《サッカーボールのうた》。现场记者捕捉到前锋三笘薰眼角的泪光:"我们唱的不是歌词,是四年来的汗水。"这种互动模糊了球员与观众的界限,法国名宿亨利曾评价:"当5万人合唱《马赛曲》时,对手面对的不止是11名球员。"
并非所有合唱都收获掌声。2010年南非世界杯,朝鲜队赛前齐唱国歌时,有西方媒体质疑其"政治色彩"。但郑大世泪流满面的特写,最终让世界看到足球的人性光辉。国际足联随后修改规则,允许球员在奏国歌时"自由表达情感"。
"足球是90分钟的比赛,但歌声是永恒的。"——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主题曲创作者恩尼奥·莫里康内
当姆巴佩在领奖台哼起《Je ne regrette rien》,当沙特门将奥韦斯用传统吟唱安抚队友,这些未经修饰的声线,或许比任何技术统计都更真实地诠释着世界杯的灵魂。下届美加墨世界杯,又会有哪些动人旋律从更衣室飘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