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共赴冰雪之约,走近传奇名将杨扬

2025-08-19 12:04:39 7591

原创 运动员 可凡倾听

在短道速滑的国际赛场上,她是霸气十足的Yang Yang(A);在中国,人们则亲切地称她为大杨扬。因为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这个十分常见却又朗朗上口的名字从此被载入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

2022年1月22日周六晚19:10,2022北京冬奥会举办在即,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带您走近传奇名将杨扬,与世界共赴冰雪之约。

本期导演:倪慎真

Vol.1

在整个运动生涯里,杨扬一共获得过59个世界冠军,退役之后,她又相继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滑连速滑第一理事,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等一系列社会工作。

“大部分人不太知道我这些身份,主要还是发自内心很热爱它。一个你很相信体育能够给更多人带来影响,相信体育的力量。另外一个,我觉得无论是过去带给我这些成绩,还是大家对我的认知,能够让我去做一点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也是个人价值体现的一个方式。对内对外,我都有这样的热情去做这样的事。”

杨扬担任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形象大使

自2013年起,杨扬也担任了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形象大使。作为一个运动员,她希望通过体育的方式让社会对这些弱势群体有了解,也让这些弱势群体有机会进入到社会生活。

“我一直觉得一个文明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的需求被优先考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应该去做一点自己内心里头能够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其实不光对他们帮助,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反馈。”

杨扬(右)在申奥陈述中

同时,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也积极推动“运动员为中心”理念,努力让所有参赛运动员能够在比赛场馆留下印迹。

“大部分的运动员像我一样,退役之后会一辈子跟着这个项目走的。如果有机会再回到这个场馆,看到自己当年的痕迹,还是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另外其实对于后来人来说,也是奥林匹克的一种传承。除了这些场馆可使用之外,还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我觉得可以通过这些花销又不大,同时很用心的一些设计,能够让人们继续感受到奥林匹克对我们的影响。”

Vol.2

杨扬出生在黑龙江省汤源县的一个普通家庭,9岁开始接触滑冰。和许多中国运动员一样,通过教练选拔进入体校。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她的成功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想出成绩,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扛得起责任。

杨扬(前排右一)在童年时就展现出了运动天赋

1991年,杨扬获得了全国短道速滑冠军赛女子3000米冠军,这是她获得的第一个全国冠军。1995年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正式成立,20岁的杨扬作为黑龙江省的唯一代表进入国家队,开启了她曲折而荣耀的世界冠军征途。

杨扬的父亲杨启文

“我第一次最大的挑战应该是18岁那一年,赶上我父亲去世,所以对我来说,家里头打击蛮大的。我自己又特别要强,总希望能够通过去参加奥运会,能够为我父亲去世这事心里找个平衡,也算告慰我去世的父亲,因为他对我期望一直蛮高的。但那年选拔赛就落选了,1995年成立国家队,我还是很幸运到了国家队。当时我们领导经常说,被照顾进的国家队。”

在当时的国家队,杨扬是年龄最大成绩最差的那一个,尽管如此,她还是选择给自己一个机会。在短道速滑项目中,体能和速度只是基础,在此之上还需要有技术和战术,甚至还要考虑裁判等外在的影响因素。这给杨扬带来的压力不可谓不大,第一次赢韩国队前,她曾两三个月晚上睡不着觉,思考如何突围。

“有一天我忽然在想,既然你前后左右全是人,就Let it go,就像那个歌曲一样。就Let it go,但是实际上我还是能够把握一定主动权的,一个是在起速之前占住第二位或第三位,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最后我的超越的技术,所以我训练当中就要不断地磨我的超越能力。所以这两个点我把握好了,我就有机会。”

杨扬在国际比赛中

在短道速滑项目中,中韩两国彼此的竞争分外激烈。1996年哈尔滨亚运会,杨扬第一次战胜韩国队。此后,她的成绩起起伏伏,一直到两年后彻底超越韩国队。

杨扬与韩国名将权利卿

“韩国队在技术上还是非常强的,而且在规则的研究,技术的研究上是投入非常大的。短道速滑在韩国的影响,相当于中国的乒乓球,它也是影响力非常大。所以从这些层面,包括技、战术层面上,我还是蛮佩服他们的。有个强大的对手,才能够显得我们更强大。否则你赢了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Vol.3

“23年冰场上长大,从跌跌撞撞到自由驾驭,明白了理想不单是美好愿景,它更意味着付出、痛苦、失败,甚至牺牲,而坚持过来,它又意味着美好的回忆。”

杨扬在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

2013年,承载了杨扬23年奋斗与荣耀的冰面不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由她创办的上海飞扬冰上运动中心正式启动。在一个没有冰上运动传统的城市运营国内第一座市场化的专业滑冰馆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决定,当梦想照进现实,杨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其实冰雪运动,尤其冰上运动它是不分季节的。上海又是一个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我觉得冰雪运动还是很有信心在这个地方发展。甚至我都觉得,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冰场、雪场还是不够。冰雪运动它除了是体育设施,它同时也是娱乐设施。加上这个地方的文化本身是很开放的,所以我是很有信心。”

北京冬奥会曾提出一个口号,希望借北京冬奥的东风,能够把三亿中国人带上冰雪运动。在杨扬看来,从自己小的时候从事冰雪运动一直到现在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其实在2002年之前,很多人对冬季项目到底有什么都不是特别清楚的。到了2015年,我们申办成功,我还记得,我自己的俱乐部,申办成功第二天来的滑冰的人数,是以往的一倍还要多。说明申办成功冬奥会这个事,还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的重视。我们在申办成功,当时对世界一个承诺,叫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去年我看到一个报道,有具体的数字,基本上已经达到这样的一个目标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2022年1月22日周六晚19:10,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可凡倾听》,与世界共赴冰雪之约——杨扬专访(上)。

原标题:《与世界共赴冰雪之约,走近传奇名将杨扬》

Copyright © 2022 俄罗斯世界杯吉祥物|巴西世界杯开幕式超模|网购淘宝世界杯体育用品网|netgoutao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