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月17日电(记者 李唐宁 王钊)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这个冬天,冰雪中蕴藏的“冷资源”正催生出不容小觑的“热效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近期在接受新华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下一步要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持续普及冰雪运动知识,支持鼓励国际冰雪赛事在中国举办并参与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冰雪品牌的树立,我国将在国际冰雪旅游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前,发展冰雪经济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广泛共识,杨雪鸫认为,我国冰雪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潜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大”。
第一是优质冰雪资源总量大。在没有叠加国土空间生态红线前提下,我国优良滑雪资源达2.84万平方千米,较好滑雪资源达34.2万平方千米。优良和较好的滑雪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长白山、河北太行山、新疆天山、阿尔泰山等地。“从这一点看,我国发展冰雪经济的资源基础是非常好的。”
第二是冰雪运动参与人口大。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2.13%,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参与的人多,市场规模就不会小,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谓不大。”
第三是我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模大。“以滑雪场为例,奥地利有800个,美国有470个,法国有317个,而我国到2023年底有滑雪场地935个,比奥地利还多100多个,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杨雪鸫说。
基于这样的产业基础和自然禀赋,我国冰雪经济发展成效初显。根据同程旅行统计,11月1日至12月20日,东北三省以及新疆滑雪场预订人次同比增长50.49%,消费金额同比增长58.41%;滑雪场周边5公里内的酒店业务量同比增长27.85%,消费金额同比增长20.41%。“这也充分反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是非常及时的,迎合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离不开冰雪运动发展。在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培育自主品牌国际冰雪赛事方面,杨雪鸫表示,下一步最重要的是培养忠实的国内观众,并不断扩大观众规模。
“从F1、英超、NBA、澳网等国外知名品牌赛事培育历程看,没有大批国内忠实观众的支持,竞赛表演产业发展之路走不好、走不远、更不可能走出去。”杨雪鸫提出,要继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持续普及冰雪运动知识,让人民群众动起来、参与进来,“不光有运动体验,还能看懂比赛规则,这样国内的冰雪赛事才会慢慢做大做强。”
同时,也要聚焦“高质量”,以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带动国内赛事发展。国家体育总局鼓励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水平赛事的办赛经验,支持鼓励国际冰雪赛事在中国举办并参与市场竞争。以2024-2025冰雪季为例,将在华举办28项国际赛事,与上一冰雪季相比多了7项。“‘闭门造车’是发展不起来的。承办国际赛事活动不仅是办赛,也是在面向全球推介中国优质冰雪资源,通过赛事直播、来华参赛的顶级国际选手的体验,来展现中国冰雪之美,提高中国冰雪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她说。
此外,也要通过发布赛事目录等方式,积极打造自主品牌赛事。这方面,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发布了“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2025全国冰雪赛事目录的公告,公布了第一届全国城市越野滑雪挑战赛等20个冰雪赛事,持续丰富高质量、高水平赛事供给。
杨雪鸫提出,体育消费具备很高的消费粘性,要促进冰雪实物和服务消费持续增长,就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核心主线开展,促进“冰雪+产品研发”“冰雪+文创”“冰雪+旅游”等业态发展。
比如,在“冰雪+旅游”方面,南方游客对冰雪情有独钟,从滑雪场统计看,2023-2024雪季,新疆阿勒泰地区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三大滑雪场累计滑雪人数达163万,其中疆外人员占88.17%,疆外最大客源地是广东,达10.24%,其次为四川和浙江,分别为7.07%和5.97%。为南方游客量身设计“冰雪+旅游”产品,将会更好的匹配消费需求。
从国际角度看,美国的国外滑雪者占滑雪者总量比例达到6%,法国的国外滑雪者占滑雪者总量比例更是能达到27%,而我国这一比例目前还不到1%。杨雪鸫认为,随着我国冰雪品牌的树立,我国将在国际冰雪旅游版图中将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大有可为。
编辑:王春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400-6123115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