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运运动员看家庭对培养孩子体育特长的助力有多重要

2025-08-10 16:19:56 342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许多新星运动员崭露头角。他们大多在年幼时受家庭影响开始接触运动,并逐渐培养出对特定运动的热爱。这份热爱转化为追求时,家庭又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为孩子们提供全力的托举。

1 郑钦文

郑钦文网球之路的开始,是始于家庭的启蒙与陪伴。她的父亲郑建坪曾经是一名专业的田径运动员,母亲是长跑运动员。

从很小的时候,郑钦文就表现出很强的运动兴趣。

2008年,郑钦文与父亲一同来到北京观看北京奥运会。那年,中国网球选手李娜首次冲进奥运会半决赛。与此同时,喜爱网球的种子也在年仅6岁的郑钦文心中种下。

夫妻俩把家里的电视撤了,客厅也腾空了,就是为了方便女儿练习挥动拍子。后面又把郑钦文送到十堰为数不多的网球训练上,跟着专业教练训练。之后又带着不到10岁的郑钦文拜师余丽桥——此人正是网球巨星李娜的恩师。

从郑钦文初次接触网球的那一刻起,她的父母就没有将这份热爱视作孩子的“三分钟热度”,而是全力以赴地支持。

郑钦文采访时说到:“他们(父母)想倾尽一切,来圆我的网球梦。”无论是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还是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慰藉,她的家庭都在为她铺设一条通向梦想的道路。

2 殷若宁

殷若宁自小便在父亲殷杰——一位狂热且经验丰富的业余高尔夫爱好者的影响下成长。4岁时虽因一次意外挥杆事件留下短暂阴影,但并未中断她与高尔夫的缘分。

特别是10岁时,在父母的鼓励下参与高尔夫冬令营,让她重新拾起球杆,并发现对高尔夫的热爱。11岁的时候,殷若宁被父亲送入由云南高协组织的高尔夫培训班学习,洞开了其逐梦小白球世界的大门。

殷若宁在某次比赛夺冠后说:“我爸妈一直都很相信我,哪怕是我自己不相信自己的时候,他们也一直支持我。所以我觉得我的自信心很大一部分源于我的父母。”

3 江旻憓

自幼年起,江旻憓的父母便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引领她探索多元的兴趣领域,他们给了女儿很多选择,却从不干涉女儿的选择。

当江旻憓对击剑一见倾心时,父母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江旻憓的启蒙教练在江爸爸的帮忙下解决资金和场地问题,才办起了击剑俱乐部——因为女儿喜欢击剑,就投资和支持她的教练,开一家击剑馆,这是一般的父母不敢想象的。

江旻憓夺冠返港后,被记者问想对父母说什么,她充满感激地说:“日日都感谢父母,今日再多讲一次,很多谢他们。虽然他们不想我做运动员,但是一直都让我做运动员。”

在中国有一句谚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运动与学习两手抓的运动员用无与伦比的风采击碎了这一刻板印象。

培养孩子体育爱好除了有大家熟知的锻炼体魄、培养团队意识等好处以外,近年来随着出国留学热潮持续上涨,大家发现培养孩子具有一项体育爱好还有升学上的加分作用:几乎所有美国院校都对体育特长生青睐有加,在特殊条件下甚至等同于超级录取,“体育爬藤”可以说是一条非常有升学潜力的“通天大道”。

根据哈佛大学校报《The Harvard Crimson》2027届新生调查,53%学生在高中阶段会选择体育作为课外活动;同时,运动员在常春藤盟校学生中占了很大比例(达特茅斯学院学生中运动员的比例高达21%)。这进一步表明了体育背景在录取决策中的重要性。

美国院校偏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是认为竞技体育能给学生带来的竞争本能、团队合作、抗挫能力和领导才能。

说得通俗一点,一个学生愿意用十几年的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并把它做到极致,这种坚韧的耐力和拼搏的精神,非常人所能及,而这些精神正好是学生对抗学习压力、解决科研难题所非常需要的,藤校自然很看重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学生。

另一方面,拥有体育爱好的学生在心理上也会更健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佑发的研究指出,‌体育活动和锻炼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

学生参加团队运动,通过和同伴交流沟通、‌运动中的对抗可以消除一些负面情绪,‌产生和增加积极情绪。‌在天然的绿色环境和自然阳光下活动比在室内活动更有益于产生积极情绪,‌能有效降低和预防焦虑。

科比在回答“为什么坚持运动对孩子们很重要?”时,说:“因为运动能交给孩子许多很有价值的东西,除了锻炼身体保持健康,还有如何面对焦虑、与人沟通、领导能力、抗压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一项长期的体育爱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除了能塑造强健的体魄,为孩子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基础以外,通过面对高强度训练和激烈竞争,孩子们能培养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成为未来面对挑战的重要支撑。

体育运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深刻理解并实践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核心价值观,这些精神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

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单纯从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家长可以怎样做?

从亲子共体验来启蒙

家长自身对体育的热爱与参与,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可以从自己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或观看活动,让孩子接触并体验不同的运动乐趣,自然而然地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多元化的体验能帮助孩子逐步发现并锁定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

当孩子希望能进一步提升体育水平时,家长可在能力范围内寻求专业指导。同时,保持与教练的密切沟通,确保训练计划既符合孩子实际情况又能促进其成长。

适当寻求专业培养帮助

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且需耐心的过程,因此家长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当孩子遇上挫折和瓶颈,家长要与孩子并肩作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家长的意志是否坚定,对孩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说小编遇到的两个比较经典的例子:

学生A:

小时候有学习过游泳,教练曾对其家长说孩子很有游泳天赋,建议长期训练。家长本来有为孩子购买游泳馆年卡的计划,但由于当时孩子年纪还比较小,希望家长能陪着自己一起去。但由于家长自身对游泳兴趣度不高,导致搁置了孩子购买年卡的事情,这一搁置孩子就没再拾起过了。

学生B:

其妈妈根据孩子体格与性格特性,为孩子报名了冰球训练班。但是,该冰球训练班地点偏远,加上冰球训练器材非常沉重,孩子一直以来想用各种理由放弃训练时,例如“带着器材坐地铁不给过安检”“器材很重拿起来不方便”等,家长都一一驳回了这些理由。

“器材不让过安检?那就直接打开给安检员看;器材很重不想拿?那我开车或者给你打车送到地铁站。”

为了提升孩子对冰球运动的自信,家长还常自费带孩子参加比赛。孩子坚持了几年下来,才上高中就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并且还担任了少儿冰球助教。

爱与陪伴是最佳助推器

家长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像潘展乐的爷爷每周都会去探望孙子,江旻憓爸爸每次开车接送女儿去训练……在陪伴的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家庭强大的后盾力量,有了家庭托底的孩子能更有底气,更坚定自信地走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

写在最后

如今,体育在全球的教育理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因为体育能够强健体魄、锤炼意志,更因为它体现了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内核,是精英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奥运会舞台上的学霸,运动对他们来说,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荣誉而战,他们也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界,没有从天而降的成功,人们眼中的“天才”除了有国家、专业机构的助力以外,还有他们背后坚定且温暖的家庭支持。

- THE END -

文字 | 碧盈

编辑 | 晓敏

审核 | 超逸

以上配图来源于网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2 俄罗斯世界杯吉祥物|巴西世界杯开幕式超模|网购淘宝世界杯体育用品网|netgoutaob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